当前位置: 新华国智研究院 > 智库声音

新华国智:隔墙售电破冰前行

2024-04-20 19:54:17 来源:新华国智研究院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电力交易模式——“隔墙售电”正在悄然兴起。近日,国内首个“隔墙售电”项目成功落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据新华国智研究院研究团队分析,隔墙售电,即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允许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含个人)与配电网内就近的电力用户进行电力交易,从而实现能源的就近消纳,降低输送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江苏省某光伏电站为例,该电站装机容量20兆瓦,年发电量约2400万千瓦时。此前,这些电力只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电网公司按照规定的价格收购。而现在,通过隔墙售电,电站可以将余电直接销售给附近的工业园区,不仅减少了电力输送的损耗,还降低了用户的用电成本。


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通过隔墙售电模式,该光伏电站的收益率提高了15%,而工业园区的电费支出也减少了10%。这一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新华国智研究院研究团队指出,隔墙售电模式的推广,将极大激发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潜力,降低用户对大电网的依赖,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此外,这种交易模式还有助于减少长途输电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隔墙售电模式的推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电网接入和计量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涉及多方利益协调。其次,电力交易的法规和政策尚不完善,需要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平台和市场机制。此外,如何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新华国智研究院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分布式能源和隔墙售电模式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明确的法规和政策,推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同时,加强监管,确保电力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范市场风险。


在隔墙售电的大趋势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除了传统的能源企业外,一些科技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进军分布式能源领域。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隔墙售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性。


例如,有的公司开发了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这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电力服务。


多位电力行业专家对隔墙售电模式表示看好。他们认为,这一模式将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然而,专家们也提醒,隔墙售电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社会各界应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和隔墙售电模式的认知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隔墙售电作为新兴的电力交易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新华国智研究院研究团队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隔墙售电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创新实践和成功案例的出现,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